【講師班代研習】 春天遠足---走讀員山好水

    大家都說宜蘭有好山好水,宜蘭在地人也以有好山好水自居,每天望眼所及就可以看到圍繞著宜蘭的雪山山脈,只要一轉個彎就有蜿蜒阡陌,還有四季不同變換的水田景色,我愛宜蘭,住在宜蘭真是幸福!但是這樣的幸福是慢慢的一點一點在消耗中,因為山要好、水要好,如果山生病了水資源沒了,幸福也就沒了。

    310日參加了這一場春天的遠足-走讀員山好水,集合地點是深溝水源生態園區,原以為是一般自來水的淨化場和供給場,想不到圍牆裡別有洞天,園區有23公頃大,有自來水處理區,涵養池,水道與原生林,簡單的說就是用樹林將水淨化涵養再送到大家的家裡,這是我得到的第一枚「天然尚好」幸福勳章。接著大家分成四組,第一組-大湖溪北支流、第二組-里山基地與三口埤、第三組-大湖溪南支流、第四組-員山堤防與蓁巷生態池。大家開心地踩著腳踏車出發囉!我分配到第二組,由員山在地人吳位三老師帶隊,我的腳踏車沿路發出喀喀的聲響,和台七線呼嘯的汽車聲互尬著。第一站停在7-11的旁邊,吳老師指著前方較近的一座山說那是大安埤山,有財團要在那一座山挖礦,如果當初在地中華村的居民們不強烈抗議的話,也許現在看到的山就不是這樣了,這不是自己家裡的小花園,千萬不能隨便挖阿挖阿挖的,因為這一座山是雪山山脈的支脈,涵養了宜蘭的水資源,這一些水資源都變成伏流水,最後才由自來水公司抽取送到大家家裡。吳老師很詳細的解釋,地下水是原本存在地面下的水,伏流水是指流動或儲存於河道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宜蘭沒有水庫又不缺水,是因為有充沛的伏流水,將伏流水擷取應用在發電、民生用水、灌溉用等,真的長知識了,獲得第二枚「在地尚好」幸福勳章。

    原來員山鄉的地表下有充沛的伏流水,隨便挖一挖就會挖到水,難怪員山有很多的埤和湖以及湧泉,接著吳老師要帶我們去找證據,我們沿著鄉間小道騎著,這裡的田裡都是軟爛泥田,代表水源豐沛,但是這稻田並非別的鄉鎮看到的方正或是有大條的重劃路,路都是彎彎曲曲的,原來全宜蘭縣就是這一個地區農地尚未土地重劃,才能保有最原始自然的田園風光。能保持多久不知道,若開發了地底下的水姑娘能否安然無恙?雖然三口埤證明了此地有充沛的伏流水,若是不能好好運用與愛惜也是枉然,一下子幸福感完全消失,我的兩枚幸福勳章馬上被收走。我們沿著大水溝的邊邊走著,溝底的水非常清澈,有各種顏色和形狀的水草,魚蝦悠游其中,水流最後流入生態園區的原始林裡–台灣的亞馬遜河,蹲在入水口處瞄向裡面,想像裡面林蔭遮天,各種鳥類的聲音此起彼落的,流水聲嘩啦嘩啦,猴子盪來盪去折斷樹枝的聲響,水鹿悉悉簌簌從草中走出來,站在林蔭下望著我們,露出疑惑表情(請問妳是誰)。心靈馬上被撞擊,大家在河堤上留下合照,證明自己是遊客也是個過客,水仍舊嘩啦啦的流著。

    中午各組陸續回到園區,肚子早已經在打鐘了,午餐是花布包著復古便當盒,大家拿到便當後都很驚喜,分享著學生時期帶便當有趣的事情,一起重溫了學生時代中午吃便當幸福的時光,很開心獲得「懷舊美食」勳章一枚。稍微休息一下,下午是各組分享時間,第一組用話劇方式分享他們沿著大湖溪流所體驗的感受,嚴肅的議題用輕鬆的方式分享,讓大家印象深刻。第二組由建築設計老師當場手繪一張宜蘭地區水源的相關聯圖,很清楚的讓大家了解只要員山的水源沒有了,關係的是整個宜蘭的用水。第三組的女學員分享看到的有趣農村景色,還發現了水裡有蛤仔,這一條大湖溪南支流除了有很多小支流匯入,主要是地下的湧泉讓這一條溪流水流量很大,成為很重要的水利水圳,分支成為大鬮圳和三鬮圳。李光平老師也做了水流補充,目前以台七線為界線,一邊是蘭陽溪的流域,另一邊是大勢溪的流域,驚奇的是以前這裡也曾經有鐵支路。第四組分享前讓大家體驗蚊仔煙,以前農村會用燒莽草的煙燻趕蚊子,也是蚊香的概念,這一組用圖畫分享沿路看到的農村景物,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很有歷史的槍櫃,也分享了順口溜「柯子林頃腳步、紅柴林二萬五、官蓁巷蚊子煙埔」,簡裕鴻老師補充說明,以前的住民都一起生活在蘭陽溪兩岸,共同一個生活圈,後來做了堤防才改變了生活圈。聽完各組分享,才發覺只要仔細觀察和關心身邊的事物,就不會是路人甲或是路人乙,因為這山這水這片土地都和自己息息相關,瞬間獲得「自我認知」勳章一枚。

    分享結束後由石乃丰老師分享自己創作的歌《噶瑪蘭ㄟ珍珠》,優美的歌聲唱出對宜蘭土地的愛,也讓大家深思宜蘭的好山好水,山水一直在那裏守護著宜蘭人民,山水不會背棄人民,是我們忘了他的好,忘了原來他的模樣,我們要把它放在心肝頭,這樣就會看到蘭陽平原的珍珠在那裏閃閃爍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