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宜蘭
蘭陽流域地方知識高中營
文、圖/蘭陽流域地方知識高中營團隊
從2020年開始籌辦,歷經疫情3年波折,無數次的會議、實地踏查、討論規劃,流程內容不斷的修正、改進、再進化,【水宜蘭流域地方知識高中營】終於在暑假烈陽高照下開營了!
第一天迎來青春洋溢的高中學子們,透過尷尬破冰,隨隊老師、隊輔跟學員建立了初步認識,接著馬上進入—「河相學」的課程,雖然講師本人不在島內,只能透過預錄影片來學習,但是穿插其中的小作業—尋找河川的潭區、瀨區、岩壁潭、蜿蜒河道等,再輔以老師隊輔的說明確認,學員可以加深印象,也可以更理解台灣河川的屬性。下午出發尋訪蘭陽平原水地景:包含了雷公埤、員山大湖、大湖溪五十溪匯流處、再連(員山)堤防、萬富圳微水力發電、52甲濕地等,每個都是老師們精挑細選,為求流暢及距離忍痛放棄其他剩下的宜蘭水地景中最經典案例,並搭配深耕當地的NGO組織解說,讓學員們可以了解宜蘭特殊的水文地理,也透過與導覽老師的問答解惑,理解各組織在不同區域想要守護/開發的方面及遭遇的困境為難。晚上則是營隊最終任務—「環境誌」的說明與介紹,呈現方式多元,可以用報導、影片、簡報、短劇,任何創意手段只要切合環境誌的主軸,期待高中生們產出不一樣的作業。
第二天是最頂叩叩的宜蘭水學知識強力放送,一整天的主題講座:有整體的宜蘭水學、生態方面的溪流生態介紹、人文方面從蘭陽博物館策展切入宜蘭水的歷史淵源,還有宜蘭地區流域議題的夥伴們進行分享與綜合座談:大溪溪、安農溪、52甲溼地和蘇澳阿里史溪,4個流域都經歷過不同的自然災害或是水利工程,而在地發展的夥伴們是如何在環境生態、在地居民及政府單位間取得平衡,也是提供學員們思考宜蘭水資源脈絡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一連串燒腦的演講之後,主辦單位安排了一場藝文演出,邀請曾經為守護大湖溪獻聲的石乃丰老師,分享她創作歌曲的過程以及現場演奏,或許與高中生們平時涉略的流行音樂領域不同,更著重歌詞中凸顯宜蘭河川地特色,透過老師輕盈嘹亮的歌聲訴說河流的一生。
Day3應該是營隊的重頭戲,也是只有在宜蘭可以體驗的特殊經驗-穿著青蛙裝走踏「蘭陽平原最後一條平地野溪---員山鄉大湖溪」。在水中走讀有別於教室中簡報,學員們能更接近溪流、水草、樹木、魚鳥,大湖溪兩旁的植物生態豐富,從埤仔頭遊憩區往下游走約200公尺,兩旁植被展開,視野廣闊、水流平緩,河川中還有石頭可以席地而坐,透過青蛙裝感受沁涼的溪水劃過肌膚;但是仍能看見清澈的溪水下是黏膩的汙染物、偶爾陣陣的屎臭味飄來,破壞了靜心享受的逸致,也引起學員們的交頭接耳。接著是單車走讀員山伏流水資源,宜蘭沒有水庫,而潛藏在地表下的伏流水層是宜蘭溪北地區重要的用水來源,所到之處,處處有湧泉。中午在大湖溪的上游-羌仔連埤旁用餐,埤水清澈透涼,浸入水中享用鐵盒便當,冰冷的泉水洗去身上的疲憊。午後邀請了5年前一起參與大湖溪守護的夥伴們分享大湖溪與在地的關係以及當時的行動計劃,會後也保留時間讓學員們可以依各組作業的準備方向,向大湖溪關係人們進行訪談、詢問等,能更豐富蒐集彙整的內容。
營隊每天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動安排,將宜蘭水的知識提供給學員們:座談、講座、踏查、分享、演唱,但不變的是隨隊老師及隊輔們持續地提醒:從過去的案例中認識了解、現今感受到的體悟觀察,進而思考未來的可能發展。而在最後一天的發表中,孩子們的創造及執行實在是令人驚豔,4個小組、20名高中生大學生在短短不滿4天的準備時間中,產出了1本繪本、1部紀錄短片、1套桌遊式教材和現場演出1部新聞短劇。或許在緊湊的4天流程中無法百分百吸收所有的知識,但透過不斷的小組討論、卡關時老師跟隊輔給予方向引導,及偶而的手作支援,每組的作業成果都超出預期;從學員的回饋中可以感受到對水宜蘭的喜愛以及滿滿收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