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iu、圖/Ming
「關於溪流,我們共同想像的是什麼?」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也是魚類、藻類們的家,溪流的存在對於人類與生態系統來說至關重要,然而我們對溪流的了解有多少呢?為能更深入瞭解宜蘭在地水域環境生態,三颱共舞的清晨,我們來到位於武荖坑風景區新城溪的水域,參加羅東社區大學與第一河川局合作的「走讀溪生活.武荖坑的水下世界」活動,在些許悶熱微雨的天氣下正式開始,今日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夥伴團隊帶領學員們體驗本次活動。
在課程開始前,成禮老師問:「在溪流中的魚類如此多元,我們要如何定義外來種?」其實很簡單,外來種不一定是外國來的,而是指本來不屬於這裡的魚類,卻出現在這裡,對這個區域來說就是此區域的外來種,而過多的非屬該區域的生物出現在水域中,可能會使得原有的生態失衡。保護溪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為能更瞭解溪流,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之外,也可以透過實際的觀察,而有更深的體會,接著就是本次活動的重頭戲—「水下窺箱觀察」。
為什麼要使用窺箱觀察呢?因為我們身處的地區是「溪流」,溪水會因為光線的折射,影響人類視覺的判斷,因此透過窺箱貼平在水面上,可以讓水流趨緩,更容易觀察到水下生態,換個視角,或許可以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突然間,有學員發出讚嘆聲:「我看到魚了!為什麼貼在石頭上不動呢?」老師笑說:「你看的應該是俗稱蝦虎的日本禿頭鯊,因其具迴游天性,可運用身體特化的吸盤,黏在石頭由下游往上游爬回家,同時食用附在石頭上的藻類,而這些這對禿頭鯊來說,可是純天然自助餐呢!」然而溪流有可能會被截取作為農業灌溉等用途,導致水源可能斷流,因此對於具有迴游天性的魚類來說,回家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此政府為保護原生魚類,致力於溪流的三育—「教育、保育與復育」,期望透過此三育,留給溪流生態系統喘息與平衡。
透過此次的活動,我們瞭解到水在生態系統中承載著生命,提供了人類、魚類甚至是野生動物們的生活所需,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這些寶貴的水源,減少汙染,讓水資源得以永續,進而使得生態平衡繁榮。